通常下過大雨之后,種植戶都會發現自己種植的玉米葉片上出現了黃褐色的斑點,這就是典型的玉米褐斑病。褐斑病通常發生在玉米的葉片,葉梢及莖桿部位,隨著病害的發展,這些黃褐色的斑點會逐漸遍布整個葉片,從而影響玉米后續的光合作用,導致玉米產量下降,品質降低。那么要怎么防治玉米的褐斑病呢,下面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![]()
玉米褐斑病是一種高溫高濕型病害問題,尤其是在玉米連續遭受到陰雨天氣之后,褐斑病就非常容易出現。以及玉米種植密度過大,田間通風透光性不強的時候,或者是重茬種植玉米的情況,都會加速褐斑病的出現。
玉米褐斑病若不及時防治,就會導致大量葉片受損,對于玉米后續的產量及品質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。
![]()
玉米褐斑病應如何防治?
一、農業防治
合理輪作:與非禾本科作物(如大豆、棉花)實行2年以上輪作,減少田間病原菌積累。
清潔田園: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,集中深埋或燒毀,避免病原菌越冬。
科學施肥: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、鉀肥和有機肥,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。
優化種植: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氣候,合理密植,保證田間通風透光,降低田間濕度。
二、化學防治
種子處理:播種前用合適的藥劑對種子進行包衣或拌種,殺滅種子攜帶的病原菌,減少初侵染源。
田間噴霧:在玉米4-5葉期或病害發生初期,噴施對癥藥劑,間隔7-10天噴1次,連續噴施2-3次,控制病害擴散。
![]()






